close
<金剛經法語開示!>
<金剛經>講~
佛說:「福德性,即非福德性,是名福德性」
是什麼意思?
「福德」二字代表善根、福性
善根又名「慧根」,「福德」代表行善積德!
既名福德~為何稱「性」?
這是因為”心性”使然,心常行善之故!
可是既然此行(行為)名為”善舉”
又為何名”非行善”之舉?
起因來自動機非純善,是有目的或條件的
所以不名”純行善”!
故 世尊將此舉名為”即非福德性”,
但又確實有幫到人,
所以還是有福德,只是有限而已的意思!
世尊不教人這樣行善,
而是教人連”行善的念頭”也沒有(不執著)
才叫”清淨善”!
此清淨善會叫人帶來”純福德性”(真善)
是名~真功德!
通常沒有修到”真善”地步的人,
都必須靠日行一善來”斷惡修善”
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來轉習性!
比如說~平常容易惡形、惡言、惡狀,
所以根本無法生起”欲行善之心”好行善
所以佛家先教人無法斷惡之前先行善!
這是”薰修”之法!
等到行善自然~”惡”也斷了!
自然斷得乾乾淨淨,不想行惡法!
這就聚足了”基本善”,稱為”福德性”!
然後 世尊再教我們~
如何以當下無念、無心之心來行善自然
這叫「無為心行善」!
所以斷惡修善要一段時間薰陶,除非心性本善!
這樣的深入淺出的開示希望能幫到你們行善的心態!
我李怡慧傳憬 親筆說行善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