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楞嚴經佛語開示!>
「汝坐道場,銷落諸念,其念若盡,則諸離念,一切精明,
動靜不移,憶忘如一,當住此處,入三摩地!」
這段話的意思是說:
「當我們以心為道場,在身上行法,
心起念頭,要銷落諸多雜念!
念頭若盡,則心離雜念,心就會精明處處妙用!
『動』也是這樣用妙用、『靜』也是這樣用妙用
不管我們遺忘或想起都能體用一如,心達到平靜
就在這平靜處入定!」
比如說~心浮躁時,我們要用覺性迴光返照我們的心
觀照"浮躁"從何而來?!如果我們發現是從他而來
那麼就把"他"放下或起念參為何浮躁從他而來?
這樣我們就能恢復或得到平靜!
"念頭"要用就要用對,不要胡思亂想!
胡思亂想是雜念,會污染我們的心念!
與其胡思亂想不如正念起觀!
怎麼"觀"?簡單~就是常思考法語、佛語的深意!
"諸念"在心或大腦!
只有心才能起心動念,只有大腦才能思考和記憶!
如果我們的心時常在正語,那麼所說出來的話都是正的
不可能說出邪念或邪惡之話!
那麼我們所說出來的話就有其智慧!能影響他人導入其正語
也就是不再隨便亂說話,那口業就清淨!
若能銷落雜念或更多念頭,使之無思無念
那我們就能思想清明,那心念就能清楚明白
清楚到這時起的是什麼念?是正念?是雜念?還是沒必要的念?
還是多年前的念?還是他的念?還是不正當的念?
這是"覺性現前",修行就是靠這個"覺性"!
沒有覺性就什麼都沒有!
沒有辦法發現現在起的是惡念還是無聊念?
無法發現就無法斷絕!所以"起覺"很重要!
工作時我們會「動」,看書時我們雖然處「靜」
但是都會動念頭,不思考我們就無法工作,
不一字一句看就無法知道書在講什麼?
心會記錄我們的起心動念,包括看書逐句看都會有紀錄的
在大腦阿含藏(記憶體)!
所以一本書看完,我們用腦就可以大概講出書的大意,
精簡成"序","序"是一本書的大約說,要用到腦的記憶體
所以平時沒事不要胡思亂想,多看經或有意義的書和偉人傳記
這樣才能匡正我們的心!
修行也是這樣,法語、佛句要記得起,記得起才能綿綿密密
隨時能用上功,所以要熟記!
像<金剛經>的「一相無相」我李怡慧傳憬不忘記
時時綿綿密密,就連這個「無相」還是一個「相」!
所以要「無相而相」,所以身處任何境界都能無相以待!
就講到這裡!!
我七祖李怡慧傳憬 親筆!